虎头山新四军烈士陵园

2021年07月27日来源:区划地名处

作者:白东亮  

 

虎头山新四军烈士陵园位于河南省舞钢市东南部尹集镇境内,距市区15公里。这里是舞钢、西平、遂平、泌阳四县(市)交界处,有一条南北长6公里的峡谷,山高沟狭,地势险要。以前峡谷中只能容牛车通过,谷壁摩擦车轴,使峡谷得名摩轴峡。时间久了,转了音,念成母猪。母猪峡南连江淮,北接豫中,为古今战略要塞。

虎头山位于母猪峡北侧,海拔300多米,山体面积约0.5平方公里。1945年2月11日,发生在这里的一场战斗,使虎头山引起了世人的关注。这里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五师开辟豫中抗日根据地,打响痛歼日军第一枪的地方,是一场我军以少胜多的战斗,在我军军事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中原“平型关”战斗。1945年3月18日,延安《解放日报》以《豫中军民粉碎日寇四次扫荡》为题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1945年4月18日,日军为了尽快结束亚洲战场的作战,摆脱即将灭亡的命运,集结侵华日军精锐部队19万人,悍然发动第二次河南战役。国民党驻河南的40万大军大溃退,37天的时间内从北向南失去了38座县级以上的城市。日本侵略军侵占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后,准备继续南侵。为阻止日军南侵,党中央派出以黄霖为司令员、骊再山为政委的新四军五师河南挺进兵团,开辟以河南省遂平县嵖岈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其中,新四军五师十三旅一部分部队和挺进兵团进驻舞阳、遂平、西平、泌阳交界处。

舞钢市南部尹集镇山区是各方部队的必经之地,国民党舞阳县保安大队大队长史聘侯带领4个中队,约700多人,盘踞在母猪峡带占山为王,构筑工事,继续与人民为敌。史聘侯投靠了日本人,当了汉奸。为了更好地歼灭日寇,扫平新四军西进北出障碍,挺进兵团决定首先消灭土匪武装史聘侯部。

1945年2月8日凌晨,黄霖司令员率领河南挺进兵团一部,从嵖岈山出发,顶风冒雪翻山越岭,对土匪武装史聘侯部发起攻击。战斗从凌晨打到上午11时许,史匪600余人投降,史聘侯带领十几随从,逃至陈厂南边被活捉。这次战斗,缴获长短枪700余支,迫击炮1门,重机枪1挺,手榴弹、子弹2车和大量的布匹、烟草、粮草等物资。

史匪被歼后,豫中日军被激怒,他们从漯河、舞阳、叶县等地调集日军1500多人,于2月11日向占领母猪峡的新四军发起进攻。当时,我军大部分官兵正在母猪峡搬运战利品向嵖岈山转移,只派了38团一营200多名官兵,在虎头山下的尹集镇苇子园村唐寺沟布防警戒。

2月11日凌晨,日军发起偷袭。日军行至唐寺沟北500米处,被我军哨兵发现。敌强我弱。哨兵鸣枪报警后,我军迅速抢占了虎头山,利用有利地形阻止日军向母猪峡进攻。日军以为找到了我军主力,便迅速在山下架好枪炮攻山。一时间,虎头山下枪炮齐鸣,弥漫的硝烟下一片火海。战斗从凌晨打到中午,一营战士临危不惧,打退敌人多次冲锋。阵地上,白雪被鲜血染成了红色,又被炮火的硝烟熏成了黑色。

此时,敌我双方战斗呈胶着状态,双方都已疲惫不堪。见饥饿疲劳的日军已无斗志,日军最高指挥官恼羞成怒。他脱掉棉衣,骑上战马高举战刀,声嘶力竭地下令进攻。这名指挥官骑着战马冲在前面,他身后的日本兵个个像饿狼一样嚎叫着向山顶冲击。由于我军官兵伤亡很大,阵地最终陷落,敌我双方手持兵器进行肉搏战。我军一名年仅17岁的战士身受重伤,但他忍着剧痛,一只手捂着伤口躲到了一块大石头(后来人们称为“英雄石”)后面,另一只手把枪架在石头上。当日本最高指挥官冲到石头前时,他迅速向其马头开了一枪,马被打死,这名指挥官从马上栽了下来。四名新四军战士冲杀过,奋力将这名指挥官刺死。日军见第一指挥官阵亡,顿时阵脚大乱。

这时,黄霖司令员带领挺进二团和挺进四团等部分增援官兵过来,对日军发起冲锋,打得日军丢盔弃甲,狼狈逃窜。此战我军共击毙日军180多人。一营官兵也有27人壮烈牺牲,其中在虎头山山顶阵亡的就有15人。

当时,由于战事紧张,新四军撤退后将虎头山上牺牲的15位烈士的遗体交当地老乡掩埋。据当地村民们回忆,当时有苇子园村唐寺沟、仓房、杨庄等几个村民组的50多位老乡含泪上山,刨开冰雪下的冻土,将英雄忠骨埋在了虎头山上。

为了纪念这场伟大的战斗和死难的烈士,2001年5月,在平顶山市老促会会长段松会的提议下,舞钢市委、市政府作出决定,在当年虎头山战斗旧址,辟建新四军烈士陵园。在舞钢市委、市政府的号召下,由全市党员、干部、职工、共青团员、少先队员、驻市企业及社会各界人士共同捐资,省委组织部、平顶山市委组织部也给予拨款支援。建成了现在宽5米、长1500米的盘山大道,8米高的新四军烈士纪念碑雕塑,1600平方米的纪念广场,500阶步行登山台阶道,1000平方米的飞机大炮陈列台等,陵园一期工程于2001年10月1日竣工。现在该陵园已成为河南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河南省级国防教育基地。陵园辟建以来,每年省会郑州和周边地区干部、学生、职工、群众来这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参考文献《舞钢市志》

 

 


电脑版 返回顶部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民政厅

技术支持:大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