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庄常仙甫故居

2021年07月28日来源:区划地名处

作者:刘振生

 

裴庄位于浚县城西北5.5千米,属屯子镇管辖,该村最初以姓氏命名,但现在村里却没有裴姓,反而常姓居多,占全村人口一半以上。裴庄是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写下了悲壮的一幕,涌现出了常仙甫等著名人物

常仙甫(1888-1946年),名玉堂,字仙甫,号老仙他幼读诗书,追求真理;关心贫苦百姓,仗义疏财,为乡里称道;仇恨土豪劣绅、国民党反动派及日本侵略者,同他们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1920年,大旱成灾,民不聊生,土匪蜂起,全家避乱于县城。仅仙甫一人在家,他先出赁土地,向富户出息借款,继而出卖土地300余亩,以赈济饥民。1927年,军阀混战,捐税繁重仙甫亲赴县政府吁减免,县官周栋反诬煽动民众抗捐,被以“有意抗捐,大闹县府”罪投入监狱。裴庄一带村民不约而聚千余人,拥进县府,迫使周栋停止派捐,释放常仙甫。1934年,仙甫将分家所得的土地,一部分无偿让给几户贫雇农耕种,一部分变卖,资助党的地下工作,仅留6亩维持生计,直到1945年浚县解放。

1938年冬,常仙甫与王韵声在屯子镇组织浚、淇、滑、汤民众自卫筹备理事会,仙甫任副会长。次年春,理事会建立武装常备队,军粮、锄汉奸,有力配合了抗日战争。1940年冬,仙甫任浚滑汤天门会总办事处副会长经他介绍,一批党员进入天门会,为下一步策划起义打下了基础。他在自己家里办起了木匠铺,用以掩护、隐蔽过境军政人员及地下工作者他不断向革命根据地提供军需物资,在1945年天门会起义关键时刻,做了不少说服工作,保障了起义顺利进行。

1945年9月初,浚县民主政府成立,仙甫被冀鲁豫边区四专署委任为参议员开展减租减息和赎回土地运动。1946年3月,出席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参议员会议。归来后,适值地方顽杂加紧征派枪款,仙甫奔走各村,号召群众抵制。一天,常仙甫在家门口的地里打井。突然,一队头上都蒙着黑头巾的人走了过来,瞄准常仙甫就开了一枪,拔腿便走。但这一枪并没有打死,家人把他抬到院子里。后来,有狗腿子发现了,前去报信,他们调头回来,补了一枪。后来村民们才知道,凶手是国民党县长盛绍汉派来的。等县大队接到报信赶过来时,常仙甫已经牺牲了,终年58岁。

常仙甫的事迹先后被载入《中华著名烈士》《河南省志》《天门会》等20余部文献和报刊杂志。在山东菏泽冀鲁豫革命纪念馆和浚县烈士陵园展馆,陈列着事迹版面。中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的陈赓将军日记中,记载着常仙甫到太行山找他时两人的谈话。以这段历史为素材,还拍摄了《天门精英》《特殊战场》两部电视连续剧。常仙甫故居先后被公布为浚县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

 

参考文献:

 1.鹤壁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鹤壁市志[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2.浚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浚县志[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

3.马金章.活着的历史之树:古地名[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


电脑版 返回顶部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民政厅

技术支持:大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