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报】深挖本地特色 打好命名基础

2024年07月05日来源:中国社会报

李鹏鹏    鲁保平

2023年以来,河南省平顶山市全面推进乡村地名命名管理、地名文化保护弘扬、地名信息深化应用和地名赋能产业发展等工作,累计上报拟命名乡村道路6687条,乡村地名信息兴趣点采集上图1万余条。

有效整合资源

健全工作机制。平顶山市各县(市、区)成立了由县政府牵头的“乡村著名行动”领导小组,实行班子成员包乡镇(街道)制度,负责行动的全面部署和协调推进;市民政局深入各县(市、区)实地督促指导,制定工作周报制度,并汇集各县(市、区)工作进展情况和先进做法制作工作简报,每周在全市民政系统内网上通报;指导各县(市、区)民政局积极与各乡镇(街道)、县直单位就“乡村著名行动”相关事项沟通协调,确保信息互联互通,协同推进实施,实现“同频共振”。

建强专业队伍。平顶山市指导推动下辖各县(市、区)组建由乡镇(街道)民政所所长和该市“乡村著名行动”专管员组成的团队,深入乡村实地进行乡村道路信息普查,打好工作基础。同时,依托市地名专家特聘团队以及热心地方文史领域研究的老干部、老教师、老专家、老战士、老模范的优势,全面深入挖掘各地乡村地名历史文化,保证命名工作的专业度。

提升专业能力。平顶山市、县两级分别召开专门培训会议,认真学习领会“乡村著名行动”实施方案和有关会议精神,并邀请省地名学会专家现场授课,传授省级试点地区先进经验,使全市上下在思想和行动上达成一致,形成工作合力;为提高实操能力,市民政局邀请地名专家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等现场为民政所工作人员、村干部讲解地名采集、上报规则。

细化命名原则

注重文化传承。平顶山市在道路命名时注重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及革命文化。例如,石龙区人民路街道何庄村宛洛路,因该路曾是古时繁华的“宛洛古道”而命名;湛河区北渡街道汴城村汴和路,因春秋时卞和在此发现和氏璧而命名;湛河区曹镇乡银王村卫家巷,因该村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银王炮楼”,古时用于防御匪患、保卫家园而命名。

突出古今结合。平顶山市在道路命名时将村落古代历史地名和现代地理方位相结合。例如,新华区西高皇街道神林街,据宝丰县志记载在清代之前旧称神林村,故名;石龙区人民路街道段岭村,村委会所在地取名段岭街,南、北两条主干道分别命名为段岭南街、段岭北街。

凸显特色产业。平顶山市结合地方特色产业,推动地名赋能利农惠农。例如,新华区青石山街道水席路,寓意集体实体经济水席产业兴旺发达;石龙区龙兴街道北郎店村琉璃路,因该村盛产被列入第五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艺品“琉璃不对儿”而命名。

承载美好愿景。平顶山市结合当地村民意愿和美好愿景,在道路命名时注重体现富贵吉祥、幸福安康寓意。例如,新华区焦店镇刘沟村晋福路,因该路为刘沟村通往上晋沟自然村而命名,寓意“进福”“进富”。

拓展信息服务

平顶山市民政局深入推进地名信息采集上图工作,依托互联网地图和“乡村著名行动”采集上图微信小程序,组织各乡镇(街道)民政所所长进村培训,讲解采集上图的操作要点并现场示范,广泛发动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及群众等积极参与,提倡“随时、随地、随机”采集,以此提高地名信息采集上图效率。

此外,平顶山市还将村庄地名信息采集上图工作与推广宣传当地特色企业、农家乐、采摘园等相结合,借助地名文化提升地方特产知名度、美誉度,促进地名利农惠农,为乡村发展赋能。


电脑版 返回顶部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民政厅

技术支持:大河网